龙津风雨桥位于湖南省芷江县,自明代万历十九年(1591年)名僧宽云...历史芷江龙津风雨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(公元1591年),历经沧桑400余年。在溪河上修建...与流水形如龙口喷津
历史文化
龙津风雨桥位于湖南省芷江县,自明代万历十九年(1591年)名僧宽云带头捐建建成起,几经圯毁,多次修复,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,也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繁华的地方,史称“三楚西南桥”。1999年初,两津桥再次动工重修,1999年11月7日竣工,总投资606万元。芷江龙津风雨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(公元1591年),历经沧桑400余年。在溪河上修建风雨桥是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显著特征。(氵舞)水河将芷江城划为东西两半,滔滔(氵舞)水,终年不断。以舟为渡的两岸百姓及商旅行人常常葬身鱼腹。明万历十九年(1591年),沅州城有个叫宽云的和尚,四方奔走募捐,共募集建桥资金15000两白银、粮食11万石,在此修建了风雨桥,因桥墩与流水形如龙口喷津,故名“龙津风雨桥”。但到万历三十年(1602年),一场山洪,将龙津风雨桥毁于一旦。明宗祯六年(1633年),驻沅州的云南都司佥书阮呈麟带头捐款,重修龙津风雨桥。没想到清乾隆四十二年(1777年),一把大火又将龙津风雨桥化为灰烬。此后,复修、水毁、火烧、征战,一直是这座风雨桥的主旋律。抗战初期,政府当局将龙津风雨桥上的廊、亭悉数撤除,改造成石墩木面公路桥。芷江机场是盟军的主要空军基地,而龙津风雨桥是大西南主要供给线。因此,机场和龙津桥成了日机的主要轰炸目标,多的一天27架...
风土人情
忌语言粗野。旅途中应时时处处讲文明,讲礼貌,不要恶语伤人或与人争吵,以免破坏自己和同伴的欢乐情趣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开放:7:00-19:00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